每個人,我想,或多或少都會對自己的留學生活有所期許, 有人想要買很多折扣的名牌,有人想要來段異國戀情,有人想要環遊歐洲。 我也有自己的目標,出國之前我告訴自己此趟英國行有三大任務, 一要練好英文,二要交很多朋友,三則是順利畢業。 能不能順利畢業到現在也還是未知數,暫且不提, 但任務一跟二則從留學之初就一直在孜孜矻矻的努力著。 也許有人不能認同我,因為我以為交朋友是要努力的, 自自然然的發展成朋友關係的那種高中或是大學的友情模式, 很難適用在短短的一年裡, 因為課程分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不主動的話是很難遇到有趣的人的。 去年所上的welcome party是我第一次主動與無數個未來的朋友交談, 一手拿著紅酒一手忙著握手, hi, I am Hao, from Taiwan。 除了這句之外,Sorry? Pardon? 也是出現率極高的單字, 總之在我認真的穿梭在不同人群之間的同時, 我也漸漸的也交了很多朋友。 不管是跟哪個國家的人聊天,熱情會讓對話變得有趣, 即使彼此聽不太懂對方在說什麼。 除了用英文打招呼是個很快認識彼此的方式之外, 如何延續如何尋找話題也是從認識到可以開心聊天的關鍵。 在這裡我不是說要如何才能交朋友或是要寫一篇指導方針, 在下並沒有通吃到這種程度, 只是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用自己的方式交到自己的朋友, 我只是想說說我的經驗,以及交台灣朋友跟交外國朋友的不同。 基本上我是覺得人是個獨特的記憶載體, 每個人都有一段自己的歷史自己的世界, 認識一個人不但是有機會連結兩個不同的世界, 也可以因此而得到不一樣視野,但基本這些都是藉口, 想要遇到有趣的人讓生活也變得有趣才是重點。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回應你的方式, 有人害羞有人冷淡有人熱情, 有人專心傾聽有人只想說話, 有人特別合拍有人我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在國外想要過著一個人像貓一樣獨立的一個人的生活其實是非常容易的, 只要你都不去開趴踢,下課不跟朋友去吃飯,不喝酒,不用facebook, 一個人就乾淨俐落的可以不在任何人的心裡留下任何痕跡, 但人之所以為人並不是因為有可以選擇獨立的能力, 而是有成為他人的朋友的榮幸並且從此在別人回憶裡軋上一角。 也許有人認為交朋友是因為心理不安是因為生活孤單是因為想證明自己什麼, 那又怎樣? 重點不在於去了解為了什麼原因交朋友, 而是享受成為了彼此朋友的那份快樂。 ...
Life is short, as everyone knows, however, the time and space still seem so endless for me to catch up, so I shot and write.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