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rch, 2010

我的生活方式

以一篇文章一個月做粗略計算的話,我的英國生活已經超過半年了,我看到了世界縮小成一座學校,然後藉著朋友的形式放大展現在我的眼前,每個人像是攜帶著前所未有的故事洶湧的奔向我,我奮力的接受著。 回憶到這裡有了一些變化,回憶本身似乎到了像籃球中場休息的時間一樣,主角們都休息去了,剩下觀眾和熱情的啦啦隊繼續與時間相伴。 突然想起自己的過去和現在,26, 7年的成長,一間學校接著一間,終於出國了,終於可以沒有藉口的試著了解自己到底一直以來用甚麼樣的方式在生活著? 我的影子不會思考,他像默默的觀眾一樣,陪著我起舞,用我的生活方式。 有人說出國像度假有人說出國像個考驗,有人則以為出國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或著是一個機會 我覺得出國像反省,第一次可以把自己丟向未知,然後赤裸裸的面對一切。 如果說人生是一部小說的話,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在扮演一個角色也許主角,也許配角,而如果人生像在讀著一本小說的話,每個人也通常都會把自己放入小說裡的某個角色,也許悲劇英雄,也許平安的路人,在英國的生活就像是同時扮演跟閱讀一部跟自己人生有關的小說。 有時候會覺得一切的活動不論讀書還是玩樂,都是在服膺一個稿本,一個出國留學範例的指南手冊,經過這些以後,從此人生多了一欄"留學" 可供諮詢,但有時候抽離自己把自己當成局外人的時候,會發現要有這樣的過程的小說才值得一讀並暗暗的欽佩自己。 總之,不管如何,生活總是充滿著故事,像小說一樣。 可是如果不是每個人的生活都像一本小說呢? 以文體來說的話,如果生活是一首詩或是一篇散文呢? 會不會就完全不值了一提了? 陽牧在"一首詩的完成"裡提到,詩是最精鍊的語言 也許有人希望生命的每一個腳步都是字字斟酌過後,充滿暗喻或明喻的精緻詩句,不用有戲劇性的起伏,因為每一個行為都已經是精華了 他們不一定有潔癖,只是很看重每一步棋,不需要荒謬的新鮮事來填充人生。 那麼把人生當散文看待的風格又是如何的呢? 每天都自成一格吧,我想。也許像蘇東坡"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瀟灑? 盡力的度過每一天,不一定要有連貫性,也不一定要戲劇性或是雕琢精密工藝一般的小心翼翼,人生就在每一天裡度過,也許會記得甚麼或留下甚麼,但重點是他在自己的世界裡過的輕鬆,像散文的結構一樣,不拘。 一定是我想太多,我媽常說他了兩個"太多"的兒子,一個是我弟,...

1Q84 讀後感

村上春樹的宇宙從我這邊看過去會是怎麼樣的呢? 原本想用寫論文一般的執著把他和麥克魯漢,喬治歐威爾,契科夫,杜斯妥也夫斯基以及一干爵士樂、古典樂的隱喻明喻來個地毯式搜索,但這樣下去就會演變成用放大鏡檢驗村上的宇宙,而非用自己的觀點去看他的世界了,對於了解一本小說,我覺得還是用感受多過於分析會好一點。 但這本書實在是跟我過去接觸的東西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麥克魯漢的思想是我第一篇論文的主要研究材料,1984是我自費買的第一本原文小說,契科夫的短篇在大學也看過幾篇(雖然跟庫頁島還是完全不熟悉),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和爵士樂基本上是我當兵的唯一寄託,甚至於小說裡描寫的庫頁島原住民喜歡走泥濘勝過於道路也讓我想起了殷尼斯The Bias of Communication 書中對於有沒有道路的國家興盛與否跟道路開展與城市進步的重要性的想法,這是一本跟傳播媒體或是我所擁有的知識十分相關的書阿,一直這樣想著。 “小說家提出問題,不提出解決辦法”,契科夫如是說,碰巧麥克魯漢(其實他是念文學出身的,後期轉為媒體評論學者)在一次專訪也說過: “我提出問題,答案留給後人去想”巧合嗎? 也許是也許不是。也許在1Q84的紀年裡,村上也提出了問題吧,還是回到小說裡,畢竟這是一本小說。 首先是對於漏看報紙內容的質疑,小心翼翼的人如青豆是絕對不會犯這種錯的,青豆開始對自己跟世界無縫隙的接軌產生懷疑, “表面上雖然不一樣,但事實通常只有一個” 這句話也值得懷疑背後意義。對於看電視報紙聽廣播收取事實的人,事實就是媒體的報導,漏看的事實不就等於不存在了嗎? 而當漏看的變成的真的事實,只有自己看得到的別人看不到的也可以算做事實嗎? 像兩個月亮一樣高掛天空幾乎要懷疑起自己了。但是在村上的宇宙裡,漏看新聞是事實,兩個月亮也是事實,只是特定的人物不知道而已。 改寫也是一耐人尋味的點,早期沒有文字的時候,歷史跟文學都是口述的,那些都是充滿力量的神話性的故事,直到文字的發明,人們被約定了的規則駕馭後,所有的想像力以及神奇都要透過文字做橋梁發揮,其中扼殺了多少或限制了多少的神秘或著幫助了多少,我不知道,但是至少文字在小說裡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改寫的過程變成了創作的過程,連帶的把世界也改頭換面了,也因為文字,知覺者跟接受者構成了一個新的中心,甚至可以說,沒有了改寫,就沒有1Q84年的存在。 那麼media is message...

(極短篇,2007年)洗澡。水<下>

B好像看出我的疑惑般道出「這種事情改變起來也沒有不方便啊, 沒必要弄得沸沸揚揚嘛!更何況沒注意的是你, 還有你們家大樓水管理處的疏忽,就讓你多洗幾次澡這點來看, 應該可以要求民事賠償呢!我們已經融入的怎麼想也不會覺得不合理啊。」 我沒理會他的解釋,乾脆就直接的問 「那….那你們怎麼清潔身體,總不會用砂吧,那是小說的情節別胡來了……」 「當然不是阿,砂這種壓迫性的物質不適合現代人了, 我們都是用電磁波……電磁波你知道是什麼吧,曾經有人以為是致命物質呢, 現代化就不一樣,像咖啡啊酒啊的好壞還不是三番兩頭的顛倒, 是是非非經過才知道,而且用電磁波洗澡的替代方案真得很省時呢!」 「想想看,一天省15分鐘,愛洗兩次澡的就省了30分鐘, 保守估計一星期多出105分鐘,一個月450分鐘,一年…… 450乘12是多少…對…5400分鐘,也就是90個小時, 瞧瞧,省下這麼多的時間拿去旅遊都夠了, 人家不是說由小處節省會有大效果嗎,就是這麼回事啊!」A認真的分析著 「可是省掉的時間總有一天又默默的溜走啦,有這個節省的必要嗎?」我反駁 「……既無臭無味又不用擦乾,而且隨時都可以淨身, 手機,電視,音響,還有在每天都要停駐的電腦前面,跟朋友聊天的當兒, 無意間就洗好…喔不對…不能用洗字…是無意中就消菌了… 還要多虧科學家辛辛苦苦找出來的替代方案呢!」又是A在不理會我的爭辯下大放厥詞。 「好處還不只這些,應用得宜的話,開一個取代公共澡堂的『殺菌室』,又是促進一個產業的興盛呢!」…… B得意的彷彿青年實業家,為了一個可能的發明竊喜。 夠了!我心裡想,你們被洗腦了嗎,有多少關於洗澡的樂趣被剝奪, 多少興奮的感覺從此絕跡, 這不是長毛象消失或那種孤零零的遠方的星墜落一般的輕嘆一聲就好了 , 沒有人想過連洗澡的記憶都要珍藏的吧……一個人洗,跟女人一起洗, 還有當兵時大家和在一起亂洗的日子怎麼可能一夕之間便成過去, 偏偏洗澡這儀式又不好意思拍或錄下來,又不是偷窺或暴露狂, 怎麼可能三不五時記錄自己的洗澡生活呢……真是夠了! 「是嗎!我偏要用錢買水,偏要貫徹洗澡的意志!」我忿忿的跟大家吼著 ,雖然不能洗澡也不是他們的錯,但是一副接受事實很好的鄉愿般的嘴臉, 看了就討厭,好歹也稍微掙扎或是跟我一個鼻孔出氣一下也好嘛…… 我又用力的掃視大家一回。 「……」滿室陡地剩寂靜在發呆。 下班第一件事就是衝去賣場買水...

(極短篇,2007年)洗澡。水<上>

終於下班了,搖搖晃晃從同事的車鑽出, 11 月的夜晚有年終的味道,風 ,像是幫忙帶上車門般的突然大了起來,半強迫似的我被推走了, 電梯,把我吃進大樓去,裡頭只有我,這隱身在屋子裡籠般的機器, 每天每天承載我們,辛苦又沒怨言, 隱約記得愛因斯坦好像在相對論拿過電梯做比喻,感覺連電梯都出名了, 什麼時候也給他頒個全勤獎好了 ……. 那獎金要怎麼頒發呢? 放在這狹小空間的角落嗎 ? 還是做個口袋放進去還是 …… 哎呀還沒想到定案就被吐出來,插入關鍵的門,旋轉, 占據一天的黑色味道衝入鼻息,摸索者這不安又熟悉的感覺,啪!的一聲, 摸索牆壁上的大燈開關,黑夜在我房裡立刻縮成一個影子,那影子熟練的躲在我背後, 跟蹤我拐進廚房又彎到浴室,學我脫衣服,哼歌曲,開水。 沒關係,盡量模仿啊,反正等水灑到身上,那澆熄一切, 從蓮蓬頭裡不停竄出的透明礦物質,滲進皮膚裡尋找體內超過百分之七十的 相同結晶的融合的快感也只有我享受的到,畢竟你是黑夜的模子,不摻水的版畫, 自然把水調到與體熱差不多的溫度,我舒服的迎接水的懷抱, 人在幸福的時候是完全想不到悲哀的感覺的, 如同有水的當下怎麼可能想的到這是最後一次的沖澡呢, 雖然人喜歡合理的預測未來,想著昨天,今天與明天都是一樣的有趣, 卻也一樣的無聊。 反射性的走路、上班、辦公、下班、吃飯 ……… 就連現在洗澡也是無意識的 ( 即使非常享受 ) , 像是義務般的,左手拿肥皂抹在右手的沐浴棉上, 起泡,從左邊腋下開始,擦過胸口、脖子, 繞到右邊腋下 ( 感覺腋下是一個要細心的地方 ) , 然後是手肘、手臂、腹部 ( 肚臍通常是忽略了 ) , 再來是背,把沐浴巾拉長好好的將背摩擦一番, 下體終於輪到了,不算認真的把那坨肉刷了幾刷, 反正就是那樣吧! 從上到下全用同一回合的泡沫都不嫌髒了,何必太在意, 輕鬆洗還比較愜意呢,最後是雙腳, 記得小時候膝蓋最容易黑掉,當然還有腳底板, 以分配的觀點來看,如果上半身是主菜那麼需要花時間咀嚼的話, 那最靠近地面的腳佔用的時間,應該是比鋪在水果盤下面的綠色蔬菜還微小的吧, 想來還真奇怪,為什麼洗澡都是從上半身先洗呢, 明明腳就不見得比較乾淨,難道是因為足以判斷味道...

(7) All u need is essay

(怎麼找都沒有念書的照片....) 如果說在英國念書只有party跟喝酒交朋友,或著不停的健身那就太小看英國的一年制碩士了,12個月裡,有一個月的聖誕假期跟一個月的復活節假期,然後兩個月專門寫論文的時期,其他時間則都在上課,一般來說一天都有3-5個小時的lecture or seminar,此外還有考試跟報告以及小論文。 當然這是念商學院的朋友們的課表啦,我的課比較少(一個星期3-5個小時),也沒有考試(因為當初選課的時候特地把要考試的科目劃掉了)。 給媽媽看到的話應該是覺得一百多萬的新台幣像是被一把火燒掉了,怎麼別人的課程這麼豐富,我的卻這麼鬆散? 我承認我念的科系的學院占地面積比起他們的全國排名實在是有點天差地遠。 商學院擁有學校一大片腹地,還有教堂改建的大樓,我們僅僅佔了機械工程大樓的一層樓而已,課程上的安排說好聽一點是自由度很高,難聽一點就是要來不來隨便你。但反正我又不住在學院裡面,寒酸又怎樣,我也不愛上學(只愛一個勁的自己念書),沒什麼課,正合我意。 但是一說到學分,雖然我的課不多,也沒有考試,可是想要順利拿到一門課30學分也是不容易,尤其是想要拿高分的話,更是艱鉅的任務。要pass就要交出一篇篇像樣的essay(3000-4000字的小論文),這就是我在英國念書的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挑戰,前前後後一共交了8篇論文,現在想想當時能怎麼一邊飲酒作樂,一邊嘔心瀝血的啃書寫論文呢,實在是不可思議。 要寫好一篇論文,首先要跟圖書館做好朋友,然後跟書裡面的參考書目打交道,在下筆以前有個完美的架構,之後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的骨骼般的架構填上骨與肉。可惜一開始我完全不是這樣做的,像寫心得報告般的把自己的話洋洋灑灑的填滿紙張,然後引用幾句學者的話便交差了。 其結果便是拿到在英國第一個作業成績的時候被老師評語:雜亂無章法,完全沒有發展性的內容,甚至引用錯誤,不及格,需要與老師商談。 很糟糕阿,怎麼會這樣呢?怎麼跟念中文系的時候不一樣呢?有自己的感情也不行嗎?我該怎麼辦阿?這只是開始阿?這應該是我遇到的無法避免的一連串的問號了吧。那幾天心情真的非常低落,連喝酒跳舞都不起勁了,想說念書果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阿,好朋友一一過來探視,老外朋友還說非常樂意在英文上幫我指導,千萬不要不好意思。說實在的把自己的東西給人家看然後塗塗改改還真不好意思,尤其是當別人也很忙的時候,但是書都快要念不下去...

(6)健身與party

所以說健身是為了什麼 ? 姑且先不論姿勢以及效率的好與壞吧。 一直都很覺得咬牙在健身房裡面目猙獰的挑戰身體的承受度 是一件孤芳自賞的事, 尤其是每組訓練完以後面對鏡子的滿意及不滿意眼神 輪流審視自己的時刻更是悲喜只有自己知道。 於是在大部分的時候又落入了 " 村上 ” 式的孤獨, 覺得人生的進程就像健身一樣 在重複中尋找滿足以及不滿足, 並且這活動不像籃球棒球或網球一樣, 必須至少兩人才有意義, 也就是必須藉由競爭或是互動來完成。 健身是一個暗自計算著組數尋求突破或妥協的一個人的行為, 今天放棄一組或是增加一組的重量都不過是自己的選擇, 他人是管不著也用不著管。 所以一個人的意味十分濃厚。 而人生,很容易就被視為有著類似這例子一個拉長的過程。 但這意義太崇高了,我承擔不起, 健身也是要比較競爭的,甚至比球類運動更為激烈。 從旁邊那位壯碩的人的身上也許就看到了自己的自卑, 從體態瘦弱或肥胖的人身上也許就看到了自信, 從報章雜誌更受到了 “ 永遠不夠好 ” 的觀念洗腦, 健身似乎只是一種新的推銷活動, 藉由消費自己的時間及金錢來達到肉體上抗拒老化的公關行為。 而這又是太後現代式的嘲諷了, 其實用性只容存在我的畢業論文裡。 那麼到底有沒有一個合適的方式來解釋這活動呢 ? 我覺得健身 ( 廣義的包含有氧如跑步,無氧如舉重 ) 簡單的說是 出自於一種無可奈何, 就像重力讓人們腳步留在地面上一般的無可奈何。 當然這裡是說不停持續下去流汗的那些人而言。 因為一旦開始了,身體已經被迫改變, 一旦改變就回不去了 ( 人生好像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這樣 ?) , 因此與其往鬆垮的那一條路走去, 不如努力的維持住這一個在社會上看似努力的路上駛去。 所以說健身也許為的不是什麼, 只是一種根本上的無法停止的無聊行為想在 當今社會找到積極的意義罷了。 我是個無聊的人。 那無聊的人開 party 脫衣服是為什麼 ? 怎麼看都覺得是一種想炒熱氣氛想出名的自戀行為。 基本上也許是看自己習慣了 從來都不覺得 “ 脫掉 ” 是一個誇張的行徑, 當然異性脫掉又另當別論了,可惜從沒遇過 但是當...

(5)火雞大餐,boxing day 以及下雪一直滑倒的那個冬天

時間沒有飛逝,它極正常的走到了 12 月,老外很重視這個月分不只是因為大家要感恩, 還有那個跟人群擠來擠去花錢不眨眼的不知足的 boxing day , 我想也許那是男男女女都得像打拳擊一般的快狠準, 才能搶到不可思議便宜好貨的日子,所以叫做 boxing day 吧。 同時間,大學生要回家吃聖誕大餐, 各方的留學生也都已經搞定到世界其他國家度假的簽證了, 於是在學校宣布聖誕假期來臨的不久後, LEEDS 也幾乎成了空城, 迎接我的聖誕假期是一個可預知的安靜的幾星期。 因為我不喜歡有規畫的旅遊, 不喜歡預訂旅館車票, 也因此,不喜歡因為要出去玩而申請簽證, 所以我就跟著萊恩一家人過著傳統英國人的聖誕假期去了, 那是個火雞與紅酒在胃裡和平共處的平安夜。 第一次發現愛提早打烊的英國商店在 12 月 26 日 那天是與全國的交通一起度假去了, 連要買包洋芋片都沒辦法, 第一次發現原來火雞大餐是在下午三點開始吃的, 也許是反正外面也沒有什麼搞頭, 第一次發現原來老外也玩比手畫腳, 他們是用幾個音節來代替幾個字, 然後愚蠢的想像力跟肢體語言其實跟我們差不多, 也是第一次發現,五個不同國籍的人們在同一個餐桌分享火雞時的場合是這麼的有趣, 非洲朋友酒喝得比吃的肉多,利比亞朋友什麼都說夠了夠了, 中國朋友忙著聊天多於吃飯, 而台灣來的我愛吃雞腿愛吃皮, 英國的居民則只愛吃去皮去骨的雞胸。 整個冬天應該還有發生很多事吧, 一時之間卻只記得下雪和滑倒。 在這裡第一次看到了嘩啦嘩啦的雪花, 聽氣象原來 Leeds 也很久沒有如此景象了, 隔著窗戶看起來一切都好美,好像浪漫的電影,好像會有美麗的邂逅。 但實際上雪打在身上是有聲音的,啪搭啪搭的不怎麼悅耳, 白色的雪落到地上被車子被人們踩來踏去一下就變成混濁的灰黑色冰泥感覺的東西, 一點都沒有純白被淨化的感覺, 只想趕快離開戶外是我唯一的願望。 最痛苦的則是在好幾個喝醉酒的晚上, 以及應該還算清醒的清晨, 我必須走過被雪覆蓋又被冷空氣凍成冰的路才能回家或是出門。 生命得小心的如履薄冰。 有一個晚上走過斜坡的時候我很自然的就滑倒了, 躺在地上的時候發現星空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