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篇文章一個月做粗略計算的話,我的英國生活已經超過半年了,我看到了世界縮小成一座學校,然後藉著朋友的形式放大展現在我的眼前,每個人像是攜帶著前所未有的故事洶湧的奔向我,我奮力的接受著。 回憶到這裡有了一些變化,回憶本身似乎到了像籃球中場休息的時間一樣,主角們都休息去了,剩下觀眾和熱情的啦啦隊繼續與時間相伴。 突然想起自己的過去和現在,26, 7年的成長,一間學校接著一間,終於出國了,終於可以沒有藉口的試著了解自己到底一直以來用甚麼樣的方式在生活著? 我的影子不會思考,他像默默的觀眾一樣,陪著我起舞,用我的生活方式。 有人說出國像度假有人說出國像個考驗,有人則以為出國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或著是一個機會 我覺得出國像反省,第一次可以把自己丟向未知,然後赤裸裸的面對一切。 如果說人生是一部小說的話,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在扮演一個角色也許主角,也許配角,而如果人生像在讀著一本小說的話,每個人也通常都會把自己放入小說裡的某個角色,也許悲劇英雄,也許平安的路人,在英國的生活就像是同時扮演跟閱讀一部跟自己人生有關的小說。 有時候會覺得一切的活動不論讀書還是玩樂,都是在服膺一個稿本,一個出國留學範例的指南手冊,經過這些以後,從此人生多了一欄"留學" 可供諮詢,但有時候抽離自己把自己當成局外人的時候,會發現要有這樣的過程的小說才值得一讀並暗暗的欽佩自己。 總之,不管如何,生活總是充滿著故事,像小說一樣。 可是如果不是每個人的生活都像一本小說呢? 以文體來說的話,如果生活是一首詩或是一篇散文呢? 會不會就完全不值了一提了? 陽牧在"一首詩的完成"裡提到,詩是最精鍊的語言 也許有人希望生命的每一個腳步都是字字斟酌過後,充滿暗喻或明喻的精緻詩句,不用有戲劇性的起伏,因為每一個行為都已經是精華了 他們不一定有潔癖,只是很看重每一步棋,不需要荒謬的新鮮事來填充人生。 那麼把人生當散文看待的風格又是如何的呢? 每天都自成一格吧,我想。也許像蘇東坡"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瀟灑? 盡力的度過每一天,不一定要有連貫性,也不一定要戲劇性或是雕琢精密工藝一般的小心翼翼,人生就在每一天裡度過,也許會記得甚麼或留下甚麼,但重點是他在自己的世界裡過的輕鬆,像散文的結構一樣,不拘。 一定是我想太多,我媽常說他了兩個"太多"的兒子,一個是我弟,...
Life is short, as everyone knows, however, the time and space still seem so endless for me to catch up, so I shot and write.